水调歌头·泛湘江
宋代:张孝祥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译文
滩头洗足,夜色随急流从脚背流淌。清晨,晾一头短发,感受清风丝丝的微凉。吴地的山峦,楚地的湖泽,一路行遍山色湖光,只是还未到达早已心神驰往的潇湘。买得一叶扁舟,罢官归来,又何妨。这是天意作美,如今让我如愿以偿,正值盛夏六月,一帆顺风浮泛沧浪。志趣高洁闲远,象秋蝉蜕壳于浊泥,在尘埃之外浮翔,又如庄周晓梦化蝶,翩然于水淡云闲之乡。
恍惚可见——裁绿荷为衣,缀秋兰为佩,一身清雅脱尘的衣装。啊,那是屈原手持一束沁人的琼芳。湘水女神嫣然一笑,飘旋舞的霓裳,拨弄琴瑟的纤指下流泻幽怨的一曲清商,唤起行吟泽畔的屈子一腔报国的忠愤,写入《九歌》眷眷不忘那拂袖挥洒的文字,一字一句与日月争光。呵,莫要让儿辈知晓一江湘水的遐想,这泛舟的乐趣悠渺不尽,正该我辈独享。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是大曲开始的第一章。
湘(xiāng)江:即湘水,今湖南省的一条大江。
濯(zhuó)足:洗脚。
晞(xī)发:晾干头发。
吴山楚泽(zé):泛指南方的山水。
潇(xiāo)湘:湘水与潇水合流处称为潇湘,这里指湘江。
扁(piān)舟:小船。
付:给予,赐予。
沧浪:水名,这里指湘江。
蝉蜕尘埃外:蝉脱壳羽化飞上青天,这里表示词人超脱尘俗的胸怀。
蝶梦:梦中化为蝴蝶。说明词人自己情致的悠闲。《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制荷衣:用荷叶作衣服。《离骚》中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寸。
纫(rèn)兰佩:把兰花穿结成佩带。《离骚》中写道:“纫秋兰以为佩”。
把琼(qióng)芳:手握芳洁的花枝。《九歌·东皇太一》:“盍将把兮琼芳’’。
湘妃:湘水女神。
抚瑟(sè):弹瑟。
清商:指悲凉的乐曲。
九歌:屈原作品《楚辞》中的篇目,这里以《九歌》代指屈原的作品。
拂(fú )拭(shì):抹去尘垢,比喻识拔真才。
三闾(lǘ)文字:屈原曾任三闾大夫,这里指屈原骚赋。
未渠央:即未尽之意。渠,同“遽”,急遽;央,尽。
创作背景:
《宋史》记载: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张孝祥在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任上“治有声绩”,被谗言落职,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他从桂林罢官北归,此词正是张孝祥北归途中,在湘江上泛舟时的作品。
水调歌头·泛湘江
宋代:张孝祥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译文
滩头洗足,夜色随急流从脚背流淌。清晨,晾一头短发,感受清风丝丝的微凉。吴地的山峦,楚地的湖泽,一路行遍山色湖光,只是还未到达早已心神驰往的潇湘。买得一叶扁舟,罢官归来,又何妨。这是天意作美,如今让我如愿以偿,正值盛夏六月,一帆顺风浮泛沧浪。志趣高洁闲远,象秋蝉蜕壳于浊泥,在尘埃之外浮翔,又如庄周晓梦化蝶,翩然于水淡云闲之乡。
恍惚可见——裁绿荷为衣,缀秋兰为佩,一身清雅脱尘的衣装。啊,那是屈原手持一束沁人的琼芳。湘水女神嫣然一笑,飘旋舞的霓裳,拨弄琴瑟的纤指下流泻幽怨的一曲清商,唤起行吟泽畔的屈子一腔报国的忠愤,写入《九歌》眷眷不忘那拂袖挥洒的文字,一字一句与日月争光。呵,莫要让儿辈知晓一江湘水的遐想,这泛舟的乐趣悠渺不尽,正该我辈独享。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是大曲开始的第一章。
湘(xiāng)江:即湘水,今湖南省的一条大江。
濯(zhuó)足:洗脚。
晞(xī)发:晾干头发。
吴山楚泽(zé):泛指南方的山水。
潇(xiāo)湘:湘水与潇水合流处称为潇湘,这里指湘江。
扁(piān)舟:小船。
付:给予,赐予。
沧浪:水名,这里指湘江。
蝉蜕尘埃外:蝉脱壳羽化飞上青天,这里表示词人超脱尘俗的胸怀。
蝶梦:梦中化为蝴蝶。说明词人自己情致的悠闲。《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制荷衣:用荷叶作衣服。《离骚》中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寸。
纫(rèn)兰佩:把兰花穿结成佩带。《离骚》中写道:“纫秋兰以为佩”。
把琼(qióng)芳:手握芳洁的花枝。《九歌·东皇太一》:“盍将把兮琼芳’’。
湘妃:湘水女神。
抚瑟(sè):弹瑟。
清商:指悲凉的乐曲。
九歌:屈原作品《楚辞》中的篇目,这里以《九歌》代指屈原的作品。
拂(fú )拭(shì):抹去尘垢,比喻识拔真才。
三闾(lǘ)文字:屈原曾任三闾大夫,这里指屈原骚赋。
未渠央:即未尽之意。渠,同“遽”,急遽;央,尽。
创作背景:
《宋史》记载: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张孝祥在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任上“治有声绩”,被谗言落职,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他从桂林罢官北归,此词正是张孝祥北归途中,在湘江上泛舟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