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详情页
更多精彩优秀作文,尽在赶考状元App
查看>
《医原》阅读
医原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2944

试题内容: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医原

【明】方孝孺

医之为术,其说之至粹而出于古者,莫过《素问》《难经》,述阴阳气运之理,辨形体荣卫之原,以明养生治疾之道。其精微之要得诸心而见于效者,固有不可以言传者矣,书岂足以尽其意乎?后之学者,不能求其为书之意,而泥其说。甚者弃书不省,而惟攻乎浅陋拘阂之方书。

人之耳目、手足均也,脉络、血气、筋骨均也,而其变之乖殊若此,医岂易言乎?药岂易用乎?其病在乎心也,而药其肺;在乎寒也,而以为热;病乎实也,而以为虚。病不能自言,受药而死者无所控诉,故医得用其术而莫之诘也。

昔者贵人有疾,而天方不雨,医来治者以十数,皆莫效。最后一人至,脉已,则以指计甲子,曰:“某夕天必雨。”竟出,不言治疾之方。贵人疑之,曰:“岂谓吾疾不可为邪,何言雨而不及药我也?”已而,夕果雨,贵人喜,起而行乎庭。达旦,疾若脱去。明日,后至之医来谒,贵人喜,且问曰:“先生前日脉疾而言雨,今得雨而果瘳,何也?”医对曰:“君侯之疾以忧得之然私计君侯忠且仁所忧者民耳以旱而忧以雨而瘳理固然也何待药而愈邪”若是医者,可谓得其道矣。方书之所具,成说之所有,夫人皆能用也。求之于言语之外,而得其所不言之意,非奇士其孰能之?

始余闻四明有世医邵君真斋,善为方,视人疾以为不可治者必不治,而所治必取奇效,心窃识之。今年,真斋过余,坐而与之语,畏慎恭悫,不妄有所称引,而于察脉用药,信乎无所苟,余益信服之。生民之疾多矣,不度可否,以身试之,而无所成相踵,其有如真斋之不苟用而必成功者乎?苟难乎其人,则余于真斋不宜无说也,作《医原》以赠之。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节)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辨形体荣卫之 原:原因,原由。 B.今得雨而果,何也? 瘳:痊愈

C.信乎无所,余益信服之 苟:马虎,随便。 D.坐而与之语,畏慎恭悫 恭悫:恭谨实诚。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病实也,而以为虚 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B.脉已,以指计甲子 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C.医来治者十数 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D.非奇士孰能之 今其智反不能及,可怪也欤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推究医道,阐明书不尽意,故不可拘泥成说,而应默会于心,根据实情,严肃认真,灵活制变的道理。

B.文章肯定古代医书的作用,认为那是古代医学智慧的结晶,对不研究医学理论只关注浅陋偏僻的药方汤剂的现象表示否定。

C.本文是写给四明名医邵真斋的。作者与之相见,恭敬有加,十分诚实,不敢随便引经据典,表现出对邵真斋高超医术钦佩有加。

D.文中引述“贵人有疾”的传奇故事,旨在具体说明医道。得道之医,神乎其技,贵在求乎言语之外而得不言之意。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精微之要得诸心而见于效者,固有不可以言传者矣,书岂足以尽其意乎?(4分)

(2)病不能自言,受药而死者无所控诉,故医得用其术而莫之诘也。(4分)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君侯之疾以忧得之然私计君侯忠且仁所忧者民耳以旱而忧以雨而瘳理固然也何待药而愈邪

试题答案:

14.【答案A】解析:A项中的“原”应释作“原理”。

15.【答案D】解析:D项副词,表反问。

16.【答案C】解析:C项中作者心仪的并非邵真斋的高超医术,而是邵真斋严谨的处方态度,而且“畏慎恭悫”是邵真斋见作者时的态度。

17.(1)那些精深微妙的要旨在心里领会并体现效果的,本来就有不能用言语传授的,书本怎么能完全穷尽那意思呢?(得诸心、以言、尽各1分,句意1分)

(2)疾病自己说不了话,因用药而死的无从申诉,所以,医生能实施他的医术而没有人诘难他的做法。(用其术,1分;莫之诘,宾前1分,意义1分;前两分句句意1分)

18.君侯之疾/以忧得之/然私计君侯忠且仁/所忧者民耳/以旱而忧/以雨而瘳/理固然也/

何待药而愈邪

附《医原》参考译文

医术在古代医学理论里是最纯粹的,没有超过《素问》《难经》的,它们通过阐述阴阳气运的道理,辨析身体养护的原理,来阐明养护生命医治疾病的规律。那些精深微妙的要旨在心里领会并体现效果的,本来就有不能用言语传授的,书本怎么能完全穷尽那意思呢?后来的学者不能推求写书的本意,而拘泥那些成说。更离谱的弃绝医学书籍不去省察体悟,却只在浅显鄙陋囿子成见的医方之书上用功。普天下的疾患,千变万化,风俗习气古今差别很大,资质禀赋厚薄不同,吃的穿的,劳逸程度也有差别,性情静躁、生活条件、嗜好、住处、从事的遭际,遭遇的变化等等,每个人都差别很大。

人的耳朵眼睛双手双脚都一样,脉络、血气、筋骨都一样,但其相差如此之大,医生怎会易于辨治呢?用药怎会容易呢?他病在心上,却对肺部用药,病属寒症,却当作热症来治,病属实症,却当作虚症来医。疾病自己说不了话,因用药而死的无从申诉,所以,医生能实施他的医术而没有人诘难他的做法。

从前有贵人得病,天刚好久旱不雨,医生来医治的用十来数,都没有什么成效。最有一个医生到了,搭脉完了,就用手指计算甲子,说:“某天晚上一定下雨。”完了出来,没有提起治病的药方。贵人对此很是疑惑,说:“难道是我的病医不了了吗,怎么就说下雨却不给我用药啊?”不久,晚上果然下雨,贵人欣喜不已,起来在庭院里游走。直到天亮,病好像好了。第二天,后到的医生来拜访,贵人开心,并且问道:“先生前几天搭脉看病而后说下雨,今天下雨了病果然好了,这是为什么啊?”医生回答说:“君侯的病是因为忧虑而得的。然而我私下里想君侯忠诚并且仁爱,忧虑的是民生罢了。因为旱情而忧虑,因为下雨而痊愈,按理本该这样,哪等用药而后才好呢?”像这样的医生,可以说得医道了。方剂之书上具备的,现成说法有的,人人都能用。推求于言语之外,把握没有说出来的言外之意,不是非常之人谁又能做到?

开始我听说四明有世代医家邵真斋,擅长开药方,给人看病认为医不了的一定不医,而医了一定会收到特别好的疗效,我私下里就很想结识他。今年,真斋来拜访我,坐下来跟他聊,他显得敬畏有加,小心谨慎,恭谨实诚,不胡乱援引称述,而对察看脉象对症用药,确实不马虎随便。我更加信服他。老百姓的病患多了,不审度可医不可医,就拿他做试验,最后医不好的情况接二连三,哪有像真斋这样不随便用药,而用药一定成功的呢?如果这对人来说实在太难,那我对真斋就不该没有个说法,于是写了《医原》送给他。

分享给朋友
相关作文